
现在的网络已成为大家学习、社交、娱乐的重要场所,其中层出不穷的手机游戏也吸引着孩子们。近日,有家长在19楼论坛反映:钉钉里居然能轻松搜索到游戏和短视频!
家长@小玲丽在论坛发帖称:
周末在家,妹妹突然跑来跟我说:“妈妈,哥哥在打游戏和看短视频。”我愣了一下,不会呀,手机没有,PAD没有,就一台学习机在他房间,怎么打游戏?“就在钉钉里面呀!”我惊呆了,现在学校都会在钉钉上要求打卡,布置作业,上传班级圈,我想着哥哥毕竟14岁了,这些打卡任务平时都会让他自行通过钉钉上传,却没想到钉钉还有这个功能。但是自己研究来研究去也没找到钉钉哪里可以打游戏,问了妹妹,是可以通过首页搜索就能找到。好吧,这游戏真是无孔不入,死也防不住。
对此,跟帖的网友也道出各种“真相”:
@拓拔月影:钉钉是有,作为一个办公通讯工具,杭州中小学学校普遍使用的通讯软件,这很不妥当!
@nancy202:支付宝也有,无孔不入的游戏。
@jim3018:真的,我上周也刚刚发现。钉钉作为一个办公软件,为了流量真的没有下限,功能搞那么复杂。(如果)不是因为学校要用,真的不想用,老太太的裹脚布,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。现在是个App都开小视频、小游戏的口,真的很无语。
@战妈777:还好我儿子目前没有发现钉钉有游戏功能。我当时也是为了防止游戏,把PAD换成学习机,给他装了个微信,方便有时候发文件给他,结果没想到里面可以看短视频,设置了青少年模式,结果他把密码给破了……
记者特意在钉钉里用关键词“游戏”搜索了下,果然出现不少游戏入口。随机选择一款游戏后,点击后即可加载,不需要安装专门的游戏客户端,就可以轻松进入游戏。
更让人担忧的是,游戏还会同时开启授权个人信息的收集,玩家一旦选择进入游戏,会让游戏公司收集家庭或孩子的个人信息。细思极恐!如果软件在后期开放了充值付费机制,作为涉世未深的孩童,非常容易落入“氪金”来换取荣誉感的陷阱。
对此,你怎么看?
适度玩手机游戏可以满足孩子们的社交需要、体验快乐、放松身心。但是,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弱,长时间玩游戏很容易让他们对网络和游戏产生依赖性,甚至变得“上瘾”。
家长应该如何做,才能让孩子与游戏成瘾说再见呢?01
给孩子做榜样
很多家长嘴上说着孩子不能玩手机,但是自己也是一个手机控,这样的说教自然就不能让孩子信服。想要管理孩子玩游戏,首先家长要严于律己、以身作则。建议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,尽可能不玩手机,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书、运动、玩耍。02
给孩子建立规则
一味禁止玩手机,可能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,甚至严重影响亲子关系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电子产品使用契约,比如,可以设定玩游戏的时长,不在餐桌上玩手机,在做作业时需要把手机上交给家长等。只有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,才能真正避免游戏成瘾。03
给孩子多一点关注
孩子沉迷游戏,往往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了家长的陪伴。比如,周末带孩子去野外露营、聚餐、看电影等。如果真的抽不出时间,也可以送给孩子一件小礼物、一张小贺卡、一句暖心的话,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里有他,他就不会一味依赖游戏,来慰藉内心的空虚、寂寞、孤独。04
帮助孩子培养兴趣
玩是孩子的天性,只是手机将孩子的玩耍局限于一块小小的屏幕上。家长要做个有心人,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,并积极培养,可以利用业余时间,让孩子投入到有趣、有意义的事情上。比如,踢足球、绘画、弹琴、跆拳道等,让孩子体会到网络游戏之外的乐趣。
来源:19楼、浙大儿院心理科、中国教育报编辑:点点君审核:余敏
-
声明:本文由星速秘语独家原创,未经允许,严禁转载!如有侵权请邮箱联系352082832@qq.com